为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深耕厚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图书馆特推荐部分经典精品书籍。
1.《正蒙》——太虚即气民胞物与
《正蒙》书名乃以儒家性理订正愚顽蒙昧之义。张载以此书为主,超越汉唐元气伦,建立起以“太虚即气”命题为核心的气本论世界观,为宋明理学奠定了基本思想框架,推动中国古代哲学或儒学进入宋明理学的新时期。《正蒙》也由此成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文化经典之一,受到后来哲学家王夫之等学人的高度重视,产生了深远影响。
2.《资治通鉴》——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资治通鉴》由司马光主编,范祖禹、刘攽等参与撰写,记述战国至五代末历史的编年体史学著作。它述历史兴衰,考国政得失,鉴往事,资治道,总结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经验和教训,供后来治国者借鉴,是我国古代又一部历史文化经典。它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学者、各界要人争读不止,并作点评批注。自它面世后,许多学者都沿用它的体例续写后代历史。
3.《四书章句集注》——天道流行具理应事
朱熹集40余年之力著成的《四书章句集注》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家尤其是理学文化经典之一。与汉唐注疏不同,《四书章句集注》并不局限于疏不破注、注不破经的传统经学说解的原则,而侧重义理,特别关注对心、性、理、气及其关系的哲学挖掘与阐发。朱熹的注解使“四书”内部以及理学思想的各组成部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4.《传习录》——本心即理知行合一
《传习录》是我国古代又一部儒家文化经典。它主要记载了明代心学大家王阳明的思想,如“致良知”、“心即理”、知行合一主张等。这些内容,足以构成儒家心学思想体系,标志着古代心学发展到历史的高峰,对近现代儒家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5.《明夷待访录》——天下为主遂民之生
《明夷待访录》写成于清康熙二年,是真正的实学,直接探讨了现实政治制度问题。在这部著作中,黄宗羲通过对明朝政府种种暴政的揭露,触及了封建君权,即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若干问题,发表了一些新颖的见解。黄宗羲的观点鲜明,而且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从而为后人认识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君主专制制度提供了若干思想资料。
6.《日知录》——博学于文行己有耻
《日知录》是顾炎武积30余年读书所得,是他一生学问和思想的结晶,是一部反映明清之际学术转变的经典之作。《日知录》将仁义道德等人文内容看成国家兴亡的根本所在,影响深远。《日知录》朴实无华,开创了务实的新学风,一洗明末空疏浮泛的习气,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貌,特色鲜明,在清初引起学者共鸣,对乾嘉汉学有深远影响。
7.《张子正蒙注》——理气合一日生日成
《张子正蒙注》是王夫之“希张横渠之正学”而付诸实践的重要学术成果。其作为王夫之哲学思想的重要著作,从本体论、人性论、认识论以及辩证法思想等方面揭示了王夫之哲学思想的具体内容,在王夫之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张子正蒙注》对后来学术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8.《孟子字义疏证》——情得理具由词通道
《孟子字义疏证》是戴震的哲学著作,它的写作经历了一个不断修订完善的过程,它从考据文字、音韵训诂的角度重新诠释宋明以来诸多哲学范畴,集中反映了戴震的理气观、心性论等,既是对宋明理学进行的批判性总结,也是清代考据学的重要成果之一。
9.《文史通义》——六经皆史持世救偏
《文史通义》是清代学者章学诚的学术文化经典之作。他进行学术批评,期望补偏救弊,既批评考据学者只知采铜于山而不知用以炼釜,也批评宋儒求道流于空谈性天而已。他发挥“六经皆史”之说,将经学和史学、义理与史事、道与器辩证统一起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文史通义》全书结构不甚严谨,议题庞杂散乱,却处处体现着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学术追求,洋溢着我国古代学术理论综合创新的光辉。
10.《十三经注疏》(附《孝经》)——考证辨伪新知为主
《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是由清代阮元亲自参与并主持编纂的三部大书之一,另外两部是《经籍纂诂》和《皇清经解》。这三部大书既反映了当时经学、小学、校勘学领域的成就,也囊括了清代前期经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其学术价值不言而喻。
《孝经》是一部重要的儒家家庭伦理文化经典,在中国社会流传极广,影响至巨。它是专论“孝道”之书,全书以“孝”为中心,将“孝”作为所有德行的基础与根本,集中论述了儒家“孝道”,唐代将其入经,从而升格成为儒家家庭伦理经典著作。